2009年9月19日星期六

梁家麟:《专业精神VS专业主义:教牧的召命、品格与培训》

本章内容的作者是香港人,主要是以香港的处境来分析传道人如今所处的境况。笔者深感认同,反观马来西亚的教会,也逐渐在城市教会看到这样的趋势,事工在教会里成了不可或缺的“工具”。笔者将此形容为工具是有原因的:
首先,教会举办了形形色色的聚会及活动,目的就是要迎合每个人的胃口,吸引人来参加。
再者,事工成了接触人的工具,似乎没有了事工,神的国度就无法扩展,也许这是事实,但是笔者认为教会常常为了推展事工而忘了更重要的事,例如:群体的灵修生活、彼此建立真诚的关系等等。
还有,事工成了寻找专才的管道,教会开始选择专才,有恩赐的就在各自的岗位上火热事奉,那些比较低调的或没有什么特别才干的,就只有“坐”的份,因为觉得自己不如人,没有某某人那么有恩赐。
以上纯粹是笔者个人的观点,笔者认为真正的事奉乃是:“无论做什么,都要从心里做,像是给主做的,不是给人做的。”(歌罗西书三23)无论是谁,在神的眼中,每个人的位置及召命不相同,最重要的是在神给我们的位置上各尽其职,各尽己能,务求问心无愧。存着清洁的心、无愧的良心及无伪的信心来服事。
在城市教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,有恩赐的信徒或牧者通常较受落,也较受欢迎。信徒对本身的教会缺乏委身,可以为了某位著名的讲员或者吸引人的聚会不去崇拜,甚至转教会,成了兔子信徒,看到哪里适合就去哪里,到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去处,而没有考虑到教会的真正功能和意义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而牧者的专业化又是如何造成的呢?
从作者的文章里看到传道工作专业化有三个原因,包括教会世俗化、平信徒神学教育的普及性及同工团队的多元化。传统教会秉持着属灵和属世清楚的界分,而传道人的身份和功能绝对是属灵的,于是他们的角色和位置是清楚的,传道人因知道自己的位置,界限分明,信徒多认为传道人的身份是神圣的,于是不敢对牧者有任何的不敬。今日的神学教育非常普遍,神学院都会举办一些短期课程或者部分时间的课程供信徒自由选读,并且鼓励每位信徒接受神学装备。信徒与准传道人在同一所课堂上课,这造成一个假象:传道人也只不过是宗教研究加上社工训练而已。套作者所说的:“传道教育的非神秘性,引申影响的自然是传道工作的非神秘性。”这是一个危机,造成信徒与传道人之间的冲突之源,因着信徒的不了解,空有脑袋的知识而无实际的经验,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会。
笔者在想,为何信徒神学教育对教牧的身份和角色会构成威胁呢?压力源自何处?是牧者没有信心或是信徒的骄傲?每个人都有其局限与限制,连传道人也不例外。因为我们也只不过是蒙召的罪人。虽然如此,我们所领受的呼召与召命是一生的献上。而我们的身份是神的儿女,神既然选召我们,就必给我们力量去面对,而传道人必须谦卑自己,学习爱神爱人,切莫空有知识而无实际及真实影响人的生命,因为知识没有生命是死的,而有生命无论有没有知识都不会影响这生命。当然,有机会接受装备必须要竭尽全力去领受及学习我们所能学的。但更重要的是,将身体献上,当作活祭,做圣洁的器皿,预备行各样的善事。传道人的品格是成败的因素,因为传道人的呼召具有专业性,具专业精神是必须的,即为了信徒的需要而攻克己身,为要作众人的榜样。然而,专业主义却是我们要避免跌入的圈套,因为这会造成传道人的雇工化、教会的公司化或机构化和传道工作的分拆支离。
若教会一味地满足信徒各种的需要而忽略或省略了神所教导的,则有将事工当作信徒的责任而非传福音,还有将吸引人来到教会而非领到神的面前,综合以上的观点,笔者认为教会要警醒祷告,彼此督责,真实的活出主的召命,而事奉不是单单给那些有专才的人,而是每位信徒都当各尽其职,竭尽所能地服事主。因为神不像人看人,人是看外貌,神是看内心。只要有一颗愿意的心,神是厚赐百物的,也是凭己意赐下恩惠的,祂必能加添恩典及恩赐,让我们能在愿意之余领受神丰富的恩惠。那么,教会就不会本末倒置,传道人的身份和角色自然就不辨自明了。

4 条评论:

  1. "因为知识没有生命是死的,而有生命无论有没有知识都不会影响这生命。"是沙崙老师教的吗?

    没有领受(知识)教导的生命,会晓得“将身体献上,当作活祭,做圣洁的器皿,预备行各样的善事”吗?如果答案是“是”,那倒真是有没有知识都不会影响生命了。

    回复删除
  2. 那倒不是,笔者只是想做个对比,生命与知识相比,实在是无法相比!
    沙崙老师从没这样教过,只是在下暂时的心情而已。
    追求知识没错,但要问自己有了知识是否活出知识呢?这才是重点。

    回复删除
  3. 谢谢你的真诚对话。
    要点是,生命和知识不是处于对立的位置,不是用来对比的。
    生命是因有知识的牵引而变得成熟、美丽。
    我们一出世就开始在学习。想像一个出生在猿猴家庭的婴孩,他的“生命”可以健全的成长吗?
    明白在现实中,有许多人只有满脑的知识却没有与之相称的生命见证,讲一套做一套,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放弃知识的追求。这是那人的学习态度问题,不是知识的问题。

    回复删除
  4. 我也谢谢你的坦诚对话,其实我从来没有藐视知识,而且很渴望知识,但是在这追求的过程中,有些许的挣扎在心里,人唯有不断透过学习才能持续地进步,但是学习有很多方法,而人对知识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观点,我认为真正的知识使人谦卑。因为没有人什么都会。
    可是生命却不同,无论有没有很多知识,都一样可以活出真善美的生命。若我的言论将生命和知识处于对立的话,是我的疏忽,谢谢你的提醒。
    我赞同你所说的,但我觉得出生在什么家庭不是我们能选择的,而这也不能贬低生命的价值。有没有知识不是重点,重点是学习的途径无法限制。

    回复删除